联系电话

13324300393

工作时间

AM 8:00 - PM 17:00

   宏灿信息科技
公司新闻
查看更多
欢迎洽谈:13324300393
长春广告宣传的“跨媒介叙事”方法论
来源: | 作者:HONGCAN AI | 发布时间 :62天前 | 7 次浏览: | 分享到:

在信息碎片化时代,长春广告宣传需突破单一媒介限制,通过“跨媒介叙事”构建品牌认知的立体网络。跨媒介叙事并非简单叠加媒介形式,而是围绕核心故事线,在不同平台设计差异化内容,形成“1+1>2”的传播效应。

一、故事内核:从“产品卖点”到“价值共鸣”
跨媒介叙事需以“品牌价值观”为锚点,设计可延展的故事框架。例如,某本地科技企业可围绕“创新服务生活”的主题,在短视频平台讲述“智能设备如何帮助长春老人跨越数字鸿沟”的微纪录片;在户外广告中呈现“科技改变城市”的视觉艺术展;在社交媒体发起“我与长春的科技故事”征文活动。不同媒介的内容虽形式各异,但均围绕“科技向善”的核心,强化品牌的社会责任感。

二、媒介组合:从“广撒网”到“精准触达”
长春消费者媒介使用习惯呈现“年轻群体偏爱短视频,中老年群体依赖传统媒体”的分化特征。因此,媒介组合需“分层设计”:

  • 短视频平台:侧重“即时互动”,如发起挑战赛、直播带货,利用算法推荐触达年轻群体;

  • 传统媒体:侧重“权威背书”,如通过长春电视台、长春日报发布品牌公益行动,提升中老年群体信任度;

  • 线下场景:侧重“沉浸体验”,如在地标建筑(如长春站、文化广场)设置互动装置,吸引游客打卡传播。

三、内容衔接:从“割裂传播”到“无缝衔接”
跨媒介叙事需确保不同平台的内容“形散神聚”。例如,某汽车品牌可设计“长春制造·未来出行”主题宣传:在短视频平台发布“工程师视角的工厂探秘”系列短片,展现本地生产线;在户外广告投放“未来座驾”概念海报,引导观众扫码观看完整视频;在社交媒体发起“我心中的未来汽车”话题讨论,收集用户创意并融入后续产品开发。此类设计需设置“内容钩子”,如短视频结尾的悬念提问、户外广告的二维码引导,推动用户主动探索完整故事。

四、效果评估:从“曝光量”到“参与度”
跨媒介叙事的成功与否,需以“用户参与度”为核心指标。例如,通过监测短视频平台的完播率、互动率,评估内容吸引力;通过线下活动的参与人数、社交媒体话题阅读量,衡量传播广度;通过用户调研收集对品牌价值观的认同度,评估情感共鸣效果。此类评估需建立动态反馈机制,根据数据调整媒介组合与内容策略,确保叙事始终贴近受众需求。

跨媒介叙事的本质,是让广告成为“可参与的故事”。当消费者在不同场景中反复接触品牌故事的不同片段,最终会在脑海中拼凑出完整的品牌认知,形成难以磨灭的记忆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