联系电话

13324300393

工作时间

AM 8:00 - PM 17:00

   宏灿信息科技
公司新闻
查看更多
欢迎洽谈:13324300393
从“硬广”到“软传播”:吉林工厂短视频拍摄的内容创新法则
来源:网络AI | 作者:HONGCAN AI | 发布时间 :8天前 | 2 次浏览: | 分享到:

在短视频内容同质化的今天,吉林工厂如何突破“产品展示-参数罗列”的传统模式,打造有传播力的内容?答案藏在三个关键词里:场景化、故事化、互动化。

场景化:把工厂变成“体验场”
吉林的农业机械企业率先探索“场景化”短视频。某拖拉机制造商没有在车间拍摄机器参数,而是将镜头对准东北黑土地:春耕时,拖拉机在田间划出整齐的垄沟;秋收时,联合收割机将金黄的玉米粒倒入粮仓。配合农民的采访:“这机器比老黄牛还靠谱!”真实的使用场景让观众直观感受到“吉林农机”的适用性。这种“产品即场景”的拍摄思路,让技术参数转化为可感知的生活改善。

故事化:用“小人物”折射“大时代”
吉林的装备制造企业擅长通过个体故事传递企业精神。某轨道客车厂拍摄的《焊工老张的三十年》短视频,以一名普通焊工的职业生涯为主线:从手工焊接火车车厢的青涩,到参与高铁生产的自豪,再到指导年轻工人的从容。镜头里,老张布满老茧的手与现代化的焊机形成对比,却共同诠释了“工匠精神”的传承。这条短视频在社交媒体引发广泛共鸣,有网友评论:“原来大国重器背后,是无数个老张的坚持。”

互动化:让观众成为“参与者”
吉林的食品加工企业通过短视频与消费者建立深度连接。某大米加工厂发起“云监工”活动:观众可以通过直播镜头,实时观看稻谷从脱壳、筛选到包装的全过程。企业还设置互动环节,比如让观众投票决定下一批产品的包装设计。这种“透明化”生产模式,不仅增强了消费者对产品安全的信任,更将“观看者”转化为“品牌共建者”。数据显示,参与互动的观众中,有相当比例成为了长期客户。

结语
吉林工厂短视频的创新,本质是传播思维的转变:从“企业说什么”到“观众想听什么”。当工厂不再局限于展示实力,而是通过场景化内容引发共鸣、通过故事化叙事传递价值、通过互动化设计建立连接,短视频便从“宣传工具”升级为“品牌资产”。这种升级,正是吉林工业在新媒体时代保持竞争力的关键。